
【甚麼是侘寂風?擁抱 less is more 的生活】
Share
侘寂風(Wabi-Sabi)的哲學與美學起源
侘寂風(Wabi-Sabi)源自日本傳統美學,根植於禪宗思想,崇尚「不完美、無常與樸素」的深層哲學。 侘(Wabi):原指「簡樸、清貧的生活態度」,後延伸為在殘缺中發現豐盈 ; 寂(Sabi):強調「時間流逝的痕跡」,如生鏽的鐵器、風化的木紋,賦予物件歲月沉澱之美。
侘寂風(Wabi-Sabi)核心精神:
- 接納「不完美」:裂痕、斑駁並非缺陷,而是自然演變的見證。
- 追求「本質」:去除繁複裝飾,回歸材料原始質感。
- 體現「無常」:空間隨時間變化,與居住者共同成長。
侘寂風與現代生活的連結:
在快速消費的時代,侘寂風提倡「慢生活」理念,透過空間設計療癒焦慮心靈,在生活節奏急促的社會成為一種令人響往的生活態度。

侘寂風的5大設計元素與實踐手法
以天然材質的原始質感
未經拋光的木材(如老榆木、胡桃木)
手工陶土磚、微水泥牆面
亞麻、棉麻等粗糙織物
中性色調與「褪色感」配色
基礎色:米白、灰褐、陶土色等大地色系
點綴色:青藍、墨綠等低飽和深色 ( 具寧靜感 )
忌用鮮豔色,追求「時間褪色」般的柔和層次
不對稱與有機形態
家具選擇:避免工業化規整線條,偏好手工製作的歪斜陶器、不規則木桌。
空間佈局:刻意保留「未完成感」,例如裸露的磚牆接縫、未封邊的天然石材。
光影的詩意流動
自然光優先:大面積留白牆面引進陽光,搭配透光家居窗簾或物品過濾強光。
人工照明:紙燈罩、燭台造型燈具,營造朦朧光影效果。
留白與「負空間」哲學
減少家具數量,單品間保留呼吸感。
牆面刻意留空,僅以一幅手作陶板或枯枝擺設點綴。

微水泥與侘寂風(Wabi-Sabi)的關係
微水泥與侘寂風的結合,是當代科技材料與古老東方美學的創新對話。它既保留了侘寂風「物哀」的精神內核,又透過微水泥的現代工藝賦予空間更強的實用性與可塑性。這種融合特別適合追求靜謐質感且注重的都市居住人,如在鋼筋水泥中營造一處「不完美的完美」庇護所。
微水泥的經典效果近似工業風水泥牆(又稱為清水模),即是未完成的混凝土散發那種不完美的侘寂美。近年微水泥的功能及設計意念在香港慢慢被重視,在香港潮濕的氣候中,微水泥防水防霉的特性,可降低家中的濕度,而且不會像油漆一樣受潮發霉或剝落,可用於全屋及廚廁浴室,地面、牆身及天花亦可施工,而且不需打拆舊有瓷磚或對牆身油漆進行剷底,想了解更多歡迎隨時聯絡我們的客服查詢更多有關微水泥或侘寂風設計的意念,我們期待你的查詢。